
广东汕尾凤山妈祖庙会在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传承保护弘扬妈祖文化,传播妈祖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建设幸福汕尾将起到积极作用。
凤山妈祖庙会是妈祖信仰演释发展而来的表现形式。几百年前,闽籍渔民飘洋过海捕捞,带着妈祖保护神飘泊到凤山(原为海中之岛)开基创业,并建立妈祖庙。清康熙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发展,出现“舟楫云屯、商旅雨集”之兴旺景象,凤山祖庙也因此于乾隆壬戌年(1742年)得以扩建。整座庙宇采用粤东建筑风格的三进两院布局,面阔 三间,风火式山墙,硬山顶,主体建筑面积840平方米。一时成为汕尾港商贸活动,货物集散地,文化交流,民俗活动的场所。
凤山妈祖庙会起源于清乾隆盛世,历代传承,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妈祖庙会内容主要有:民俗祭祀活动;新年(正月初五)迎神祈福活动;元宵(正月十五)妈祖灯会採花枝活动;妈祖诞民间艺术巡游,凤山妈祖炮会活动;重大节日演大戏;中元节打醮普渡(盂兰胜会)等民俗活动。
一、民俗祭祀活动
汕尾先民祖籍多为福建,历代渔家商旅信仰妈祖,由是香火鼎盛。凤山祖庙自清代乾隆壬戌年扩建至现,祭祀规范,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典祭、公祭、民祭、官祭四种仪式。
1、典祭。即庙宇扩建或重修竣工、逢十周年的重光大庆举行的祭典,俗称三献礼。例如1994年12月12日汕尾凤山祖庙重光庆典举行的祭祀仪式(即典祭)。参加人员有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及全体理事人员,耆老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200多人。首先,主事人员就位,全体理事会成员着唐装式礼服;盥洗。司仪宣布祭拜仪式举行:一、吹响长号和发炮(土炮三把连)、擂鼓三通、动乐、明灯、上烛、焚香。二、主祭人按顺序敬请列位尊神就位、读祝词。三、行三大祭礼。理事会成员暨耆老长者向妈祖和列位尊神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敬献祭品:献香茗和斋菜、五果、馐(包饼糕点等),献毛血(羊毛羊血,猪毛猪血),献刚鬣柔毛(全猪全羊),献荤肴(五牲、鸡鸭、猪蹄、猪心、猪头、猪肚),献粢(米饭团)和三献酒酌,献帛币;读祭文和献财宝。跪读祭文。曰:“天后圣母,迹显湄州;德播四方,恩泽万民。汕尾地处南海之滨,先民以海为田,安居乐业,皆仰天后庇佑,故立庙设祀。自明、清至今,香火不绝。今逢盛世,政通人和,万物俱兴,同心同德,重修祖庙,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添旅游景观,以壮山河。兹于壬申年5月重建,规画堂构,重塑金身;扩造天后阁、建钟鼓楼,立圣母石像,艰辛备至,延于甲戌年十一月,首期工程告竣。庙堂焕新,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圣母灵像屹于凤山翠顶,迎日出,看霞起,山河增色,今偕父老乡亲,诚惶诚恐,迎请天后复就原位。圣灵在天,佑我众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河清海晏,更祈万众图强,繁荣发展。”最后,参加祭拜仪式的人士齐向天后圣母行三鞠躬礼。鸣锣鼓、放鞭炮,礼毕。
2、公祭。即春节正月初五的迎神祈福和三月廿三的妈祖诞两大节日。参加人员:理事会全体成员身着唐式礼服,由主祭人率社会各界代表200多人在天后阁拜祭。其仪式一是鸣钟鼓三通、长号、燃放鞭炮、奏乐;二是明灯,上烛进香;三是行三祭礼(即小三献)由主祭、陪祭分别敬献祭品、献鲜花、三牲或五牲、香茗、五果、糕饼、银帛、跪读祝文、焚银帛焚祝文、行三跪九叩首礼毕。
3、民祭。即民众平时的祭祀活动。凡家里供奉的神祗,民众每天都在家顶礼敬香膜拜,供奉的祭品大都是斋菜、五果、糕饼、鲜花等,每逢初一、十五、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妈祖神诞、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妈祖升天日、冬至以及在祖庙配祀的神祗生日都要敬拜),除上香燃烛献银帛外还要供奉祭品,祭品没有定式,可荤可素,大都供奉斋菜、果品、糕饼、香茗,也有选用三牲五牲的荤祭品。春节前的酬神、妈祖诞的祝寿,信众还要制作大型的纸祭品,例如马、轿、船、衣服首饰、鞋、帽和银宝制作成精美的饰品供奉妈祖。
4、官祭。即由政府主持的妈祖文化节祭祀活动。由政府主办,仪式在民俗祭拜之后,由理事会组织一支队伍(一般都在千人以上),用一乘大桥拥簇妈祖銮驾巡安合境以后将妈祖神像安放在广场舞台中间。首先由政府负责人点燃鞭炮开幕(鼓乐齐鸣),全体肃立,行注目礼,由理事会成员向妈祖明烛、上香、献花、献香茗、献果品、献银帛、读祝文完毕后,再由主办单位组织各级政府领导、各界代表、港澳台代表分别向妈祖敬献花篮,期间,由六十四名身着古装礼服的舞生乐生组成的舞蹈队和着妈祖乐曲表演舞蹈。其次,参加活动的人员向妈祖行鞠躬礼。接着政府领导和嘉宾讲话,广场文艺表演,民间组织巡游炮会活动。每年不定式举办、妈祖文化研讨会、讲座、笔会、灯谜会、经贸洽谈会等。
二、大戏连台。凤山祖庙一年演三次大戏:元宵开灯戏、妈祖神诞戏、年未酬神戏。全年近百台戏献演,成为海陆丰“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地方剧种生存和演员才艺展示的平台。还吸引“潮剧”“粤剧”“黄梅戏”“豫剧”等外地剧团参加神诞庆典演出。凤山祖庙妈祖诞大戏的时间长,剧种多,场面热闹与玄武山三月大戏相媲美。
三、凤山妈祖炮会(俗称放炮头或抢炮头)是每年妈祖诞庙会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从清乾隆祖庙扩建重光后一直举办至今,是祖庙举办民俗活动和修建集资的一种方式。解放前,炮头只燃放23响,获得1、2、3炮者象征“财丁兴旺”,是最幸运的人,第4至20炮为平安炮,21、22、23炮称“吉子炮”,获得者也是幸运的人。因此有的团体、殷户和富商,重金聘请青壮年队伍参与竞抢。外港渔船,本港渔民都会停航,参与祖庙炮会活动,都希望得到妈祖恩赐。1995年恢复炮会活动,除竞抢炮头沿用传统形式增加数量,另设九个竞标彩炮,一条彩带,并赋于吉祥美好的名称即:“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世其昌”“乐临善家”“七彩呈祥”“发达兴旺”“天长地久”“头彩长虹”。参与竞标者出资最高获得彩炮。此活动成为许多殷户、事业有成的老板、港澳台商人回馈社会,感恩妈祖,支持祖庙建设事业的善举,为人们所赞颂。
四、民间文化艺术巡游,是妈祖诞妈祖巡安合境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和信众对妈祖顶礼膜拜的体现。每一年在妈祖诞前一天或当天在汕尾市区举行民间文化艺术巡游。主要有:妈祖神轿吉巡合境(包括护銮队、护轿队、仿古乐生舞生表演队等)、祭祀歌舞队、彩旗队、扇舞队、花伞舞队、花篮队、布马表演队、舞狮舞龙表演队、地方戏剧人物造型表演队、渔家风情表演队、高景(飘色)艺术造型表演队、妈祖花车等,参游人数一千五百人以上,妈祖巡安合境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争先目赌妈祖仪容,沐浴妈祖赐福祥光,感受妈祖立德,行善,大爱,和合精神,祈盼祖国统一,世界大同,和睦共荣,繁荣发展,国泰民安,和谐幸福的美好时光。(撰稿:罗镲)
版权所有:汕尾凤山祖庙旅游区 主办:汕尾凤山祖庙旅游区 粤ICP备1109125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94号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